临考钱他为什么复习不下去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5-05-29 浏览次数:55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王劲飞  编辑:叶斌
         高考的日子一天天迫近,同学们都在数着日子抓紧复习,可邻居家的孩子小勇却怎么也复习不下去,时而看看电视,时而读读小说。他父母可急坏了,责问他怎么不着急,小勇委屈地说:“我怎么不着急呀,可心里干着急,课本就是看不下去,心里烦死了!”
        应小勇父母的请求,我同小勇一起分析了他复习不下去的原因。小勇平时争强好胜,凭借着天资聪颖,在以往的考试中,屡屡得胜。而最近两次高考模拟考试,却大不如意。这打击了小勇的锐气,并使自我暗示作用较强的他,预感自己的考试结果会不妙,因此,想复习也复习不下去了。
       考生中常有人产生类似小勇这样的情况,即在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作用下,精神从亢奋转为萎靡。这是考试焦虑的一种表现。临考前的积极态度应是对考试的期待,而不是恐惧。如果在考前便预感考试结果一定会很糟,这种焦虑的消极暗示就会使人精神不振,心烦意乱,以致陷入胡思乱想之中,最终使考试结果“兑现”自己的预感。这就像刚学骑自行车的人,怕撞着人却偏往人身上撞一样。
       怎样才能让积极的心理暗示取代消极的暗示呢?
       第一,“做体检”。像全面体检一样,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个全面、细致的分析,从基础知识、分析解题能力、答题技巧、解题时间分配等方面做个全面的检查,然后针对薄弱点做重点准备。平时的测验和高考时有所不同的,前者带有阶段性、单一性的特点,侧重于基础知识,而高考时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、解答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考试。小勇在模拟考试中的失利,恰好暴露出他对高考题的特点掌握的不够。但是,高考所涉及的知识毕竟是平如所学的,只要平时有较好的基础,对高考题的题型、答题技巧等再进行一定的研究,临场发挥正常,那么考试结果就不会和平常的成绩有太大的差别。
      第二,“拧发条”。钟表摆动的原动力是发条,人类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是学习动机。学习动机的激发,动机水平的不断提高,都会强化积极的自我暗示。人的学习动机有三种:一是直接的近景性动机,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有直接的兴趣和爱好。二是间接的近景动机。他是父母的心愿、教师的希望、他人的评价在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。由于错误的引导和理解,这种动机常使一些人产生错误的学习态度。例如有的人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赞美二争取优秀,为了赢得同学的羡慕而计较名次。这样,如果分数不理想,自己首先就被这些杂念的包袱压倒了。小勇告诉我,他就是属于这种情况。三是进阶的远景性动机。这类动机指向学习活动的结果和价值,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,与学生对学习意义的人的话ihe世界观有密切的关系,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。这三种动机是相互关联的,只有把前两种学习动机上升到第三种动机,才可能避免像小勇那样,由于目光短浅,因而一遇到挫折就患得患失,让消极的自我暗示摆布了自己。
      第三,“驭烈马”。人的情绪就像一匹自在的奔马,难以驾驭。但要避免让消极的自我暗示左右自己,就必须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,把喜怒哀乐升华到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高度。主要方法是:(1)自我评价适度。过低的自我评价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,而过高的自我评价又会产生盲目的自我暗示。(2)要学会向积极的自我陈述挑战。联系的基本方法是:把目标对准消极的自我陈述,用语言把他们表达出来,在内心里努力驳倒它们。例如,当出现“我一点也没复习好,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”消极暗示时,你就反问自己:“果真是这样的吗?不对,我学习很努力,复习也没耽误。”这样的言语由你自己的口中表达出来后,就会形成和强化积极的自我暗示。 
     听完我的话后,小勇紧缩着的眉头展开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单位: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山社区心里辅导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