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于“变通”的孙膑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:1970-01-01 浏览次数:1077

    战国时期,孙膑初到魏国,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。一天,魏王召集众臣,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。 
    魏王对孙膑说:"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?" 
    庞涓出谋说:"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。" 
    魏王说:"不可取。" 
    孙膑捻捻胡须道:"大王坐在上边嘛,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。" 
    魏王问:"那你怎么办?" 
    孙膑道:"如果大王在下边,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。" 
   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:"那好,"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,"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。" 
   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,也哄笑孙膑无能。忽然,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,说:"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,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。" 
    这时,大家才恍然大悟,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。 
    [心理点评]  看了上面的故事,谁会不称赞孙膑的聪明呢?孙膑之所以聪明,这与他善于"变通"的思维品质分不开。在解决问题时,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(即使魏王如何下来这一方面去思考)。而孙膑则能从"让魏王坐上去"反向思维,而巧妙地解决了问题,即能从另一个角度、另一个侧面去思考。这种思维具有发散性。不少心理学家认为,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,因此,应有意识地培养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,即从思维的独创性、变通性、流畅性入手,逐渐养成学生多面向、多角度认识事物、解决问题的习惯,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创造性。